烟台日报 七十载峥嵘岁月恒心共筑生态梦

日期:2019-10-25  访问次数:
字号: 分享到:

新中国成立70年特别是改革开
  放40年来,在党的正确领导下,中国各族
  人民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了一
  个又一个伟大飞跃,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而在这些惊艳全世界的伟大成就中,无疑就有生态绿色发展的亮丽底色。我们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重视绿色发展,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看重经济社会发展的“绿色动能”,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深入人心,全方位加强生态保护、践行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正在越来越多地方落地生根成为生动实践。近年来,昆嵛山保护区工委管委恪守保一方生态、护一方百姓的初心使命,团结带领全区党员干部群众,在烟台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践行发扬“安于平凡,甘于奉献,保持定力,矢志坚守”的新时代“昆嵛山精神”,定力生态,耐住寂寞,抗住诱惑,默默奉献,充分依托市委市政府赋予“行政管理权”、给予有力政策资金支持的自然保护区创新管理“昆嵛山模式”,积极妥善协调解决保护和发展矛盾问题,建设生态文明,推进永续发展,努力以生态保护发展的优异成绩向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取得了良好成效。
  夯实生态基础,主要保护对象持续向好
  昆嵛山保护区天然赤松林面积达到13855公顷,中国赤松在自然演替过程中达到了亚顶极状态。
  横亘黄海之滨、山东半岛的昆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154.16平方公里,主峰泰礴顶海拔923米。这里是中国赤松原生地和天然分布中心,拥有全世界保存最完好的赤松林生态系统。这里之所以成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正是因为它的主要保护对象赤松在全国有着唯一性和典型性。昆嵛山最宝贵的内在品质,是繁华地区再也找不回来的“自然与宁静”,是昆嵛山保护区依托几代昆嵛山人接力传承保护下来的原生森林生态系统。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森林关系国家生态安全”“要完善天然林保护制度,宜封则封、宜造则造,宜林则林、宜灌则灌、宜草则草,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在“昆嵛山模式”的政策环境下,昆嵛山保护区工委管委专注生态保护“主责主业”,大打森林防火、有害生物防控、取缔人为破坏“人民战争”,努力对山东半岛这片珍贵生态净土实施全方位“封藏式”保护,确保磅礴的“昆嵛绿色”只增不减。目前,昆嵛山保护区森林覆盖率达82%以上,天然赤松林面积达到138.55平方公里(13855公顷,207825亩),中国赤松在昆嵛山自然演替过程中达到了亚顶极状态。
  涵养生态宝库,物种资源持续恢复
  昆嵛山保护区原生物种种群稳定、结构合理,物种由2234种恢复到2429种;记录鸟类260种,占我国鸟类种数的19.6%,是东北亚内陆与环西太平洋鸟类迁徙的重要驿站。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维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稳定性和功能性,确保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在昆嵛山,东北的落叶松和湖北杉木能同时存在,既有寒温带的气候也有亚热带气候,这是个罕见的奇观。昆嵛山属长白山系崂山山脉,黄、渤海的形成,使昆嵛山与长白山主体长期分离,暖温带三面环海的地理特征发育形成了独特的生态系统,孕育了这里丰富的物种多样性。在地球暖温带,昆嵛山是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是不可多得的自然生态博物馆和珍贵物种基因库。源于“昆嵛山模式”的创新实施,昆嵛山珍贵的物种资源一方面伴随生态环境不断优化正在持续恢复,另一方面伴随生态科研不断深入正在越来越多地被挖掘认知。在这里,胶东仅存的狗獾种群数量趋于稳定; 珍贵野生中药材灵芝、天麻等种群数量逐年扩大; 消失多年的原生河蟹等湿地生物重现河道;野生梅花鹿在野外监测中重新发现。2018年8月,昆嵛山保护区举办植物资源调查暨《昆嵛山苔藓志》出版座谈会。会上,来自中国工程院、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山东师范大学、鲁东大学、山东大学威海校区等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集体为昆嵛山的生态保护工作“点赞”。在重新启动资源调查过程中发现,昆嵛山新增加195种野生动植物,其中新记录苔藓植物192种,新记录昆虫3种。截至目前,昆嵛山保护区共有野生动植物2429种,其中野生高等植物1265种,野生动物1164种。这一结果,进一步证实了昆嵛山是东部沿海山地生态系统苔藓植物资源最丰富的地区。
  释放生态功能,环境指标持续良好
  保护区内负氧离子含量最高达8.2万多个/cm3,环境空气质量保持一级标准,河流水质符合国家地面水质量Ⅰ类标准。“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的增长点、成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支撑点”,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掷地有声。在山东半岛,昆嵛山是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最重要的生态屏障,是极具战略意义的生态高地。
  几十年来,通过加强生态保护,昆嵛山保护区的林木蓄积量增加了几十万方。近年来,昆嵛山保护区科研人员不断联合国内高校、科研院所开展物种保育工作,先后开展启动了苔藓植物调查、维管植物调查、鸟类种群调查、红外相机观测野生动物以及森林昆虫调查等项目,在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研究工作上成绩卓著。更加重要的是,远远不同于城市城区零星点缀式的“园林绿化景观”,昆嵛山区浩瀚连绵的“天然林生态系统”有着完整的生态功能,无时无刻、昼夜不停地在输出着优良生态产品,持续发挥着克服缓解“城市病”的“生态医院”作用。山东大学研究表明,昆嵛山森林生态系统每年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释放氧气、固化二氧化碳、分解二氧化硫、滞留大气尘埃、科学研究等七大生态服务功能上所创造的直接生态价值在12亿元人民币以上;其在森林生态系统自然演替规律研究和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保护中创造的价值巨大且难以估量。
  凝聚生态共识,群众保护意识持续增强
  以保护求发展之路使广大人民群众认识到,生态是生存之基、生活之要,只有生态好才会生活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前人种树后人乘凉,我们每个人都是乘凉者,但更要做种树者”“持之以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一代接着一代干,驰而不息,久久为功,努力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新格局”。2014年3月起,保护区工委管委坚持全民总动员,高度重视依靠群众、发动群众,每年组织全体机关干部进村入户与群众一对一签订森林防火责任书并发放森林防火纪念品,同时开展每年防火关键期机关党员干部“身着迷彩服,臂戴红袖章,手提垃圾袋”活动,机关党员干部利用防火时间边巡逻值守边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做给百姓看,引导百姓干,做法得到了省市领导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赞扬,在全市宣传推广。2014年12月,昆嵛镇南藏家庄村全体村民自发佩戴森林防火红袖章参与森林防火工作,开创了保护区森林防火大打“人民战争”的全民防火先例。2016年开始,保护区在全区36个村建立了防火联络员体系,每村安排2名防火联络员在进山路口等关键地点巡逻值守,在劝阻驴友、制止违规用火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全区群众保护意识不断提升,保护行动人人参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良好局面正在形成。完全得益于市委市政府创新建立的自然保护区管理“昆嵛山模式”,系列生态保护措施全面顺利实施,昆嵛山山地生态系统持续稳定,野生生命种群持续恢复,各项生态惠民措施得到落实,群众满意指数持续提高。昆嵛山保护区先后获评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国家首批、省内首个)、全国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先进集体、中国森林养生基地、中国森林氧吧、中国最美森林等荣誉,成功加入中国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昆嵛山林场获评“全国十佳林场”。站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历史新起点上审视昆嵛山,我们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文化资源,有着独树一帜的创新管理模式,有想干事、能干事、会干事的广大党员干部,更有爱护生态、朴实善良的辖区群众。初心不改担使命,砥砺奋进谱新篇,就要担负起筑牢屏障、保护生态的使命,不动摇、不折腾、不懈怠,持之以恒加强全方位生态保护、全领域生态修复、全覆盖普惠民生,努力把昆嵛山保护建设得更加美丽,奋力建设“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示范区”。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